大市綜述
隔夜,美股三大指數全線收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557.240點,跌幅為1.18%,收於46590.240點;標準普爾 500 指數下跌61.700點,跌幅為0.92%,收於6672.410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192.514點,跌幅為0.84%,收於22708.075點。
美股三大指數全線收跌,這一 "黑色星期一" 源於美聯儲政策預期突變、科技股估值泡沫破裂、政府停擺加劇不確定性、市場流動性收緊與技術面破位五重因素共振,標誌著美股從 "高估值擴張期" 正式進入 "業績驗證與風險重估" 階段。
美聯儲政策預期斷崖式逆轉:從 "降息確定" 到 "按兵不動"。1)鷹派言論密集轟炸,降息預期驟冷:克利夫蘭聯儲主席哈馬克在 11 月 16 日發表強硬講話:"通脹韌性遠超預期,美聯儲可能需要重啟加息以抑制物價壓力",直接導致市場對 12 月降息概率從94% 驟降至 55%。美聯儲副主席傑斐遜 11 月 17 日公開表態:"美國央行若要進一步降息,需 ' 循序漸進 '",強化政策謹慎信號。多位美聯儲官員在 11 月中旬連續釋放鷹派信號,形成政策預期 "踩踏效應",10 年期美債收益率跳升 7 個基點至 4.45%,2 年期收益率上漲 5 個基點至 3.62%,收益率曲線趨平,反映市場對經濟前景悲觀。2)政策預期突變的直接衝擊:利率敏感型板塊首當其衝:金融股 (摩根大通 -1.07%、美國運通 - 4.46%)、房地產 (DR Horton-3.28%) 成為拋售重點,拖累道指表現。科技股估值邏輯動搖:高成長企業未來現金流貼現率上升,納斯達克估值承壓,AI 算力龍頭英偉達 (-1.88%)、美國超微公司(-2.55%) 領跌。市場恐慌指數 VIX 飆升 12.97% 至22.39,創近三個月新高,反映投資者對政策不確定性的極度擔憂。
科技股估值泡沫破裂:從 "AI 盛宴" 到 "業績拷問"。1)科技巨頭估值與業績嚴重脫節:納斯達克動態市盈率高達32 倍,遠超歷史均值 (22 倍),科技 "七巨頭"(蘋果、微軟、英偉達等) 總市值占標普 500 比重達 38%,形成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格局。AI 產業鏈投入產出比失衡:美國 95% 採用生成式 AI 的企業尚未盈利,但資本支出已占 GDP 增長貢獻的 92%,引發市場對 "燒錢競賽" 可持續性的質疑。權威風投機構密集減持科技龍頭:彼得・蒂爾旗下基金清倉英偉達全部股份 (約 53.7 萬股),軟銀集團套現 58.3 億美元英偉達股票並轉投 OpenAI,引發市場跟風拋售。2)英偉達業績預期崩塌引發連鎖反應:市場對英偉達 11 月 19 日 (週三) 即將發佈的財報極度擔憂,CEO 黃仁勳此前宣稱的 "5000 億美元晶片訂單" 被質疑為行銷噱頭,引發估值重估。半導體設備商應用材料 (AMAT)、泛林集團 (LRCX) 等英偉達上游供應商上周曾同步暴跌,反映市場對 AI 晶片需求放緩的預期。科技板塊內部結構性分化:算力基礎設施(英偉達、AMD) 領跌,高估值應用(Palantir-1.59%、Datadog-2.59%) 受挫,而相對低估值防禦性科技逆勢上漲,資金從 "講故事" 向 "確定性" 遷移。
政府停擺危機深化:數據真空與經濟前景蒙塵。1)停擺進入第 48 天,經濟數據持續缺席:關鍵經濟指標 (10 月 CPI、9 月非農就業) 因政府停擺無限期推遲,市場失去判斷經濟健康狀況的 "儀錶盤"。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評估:政府停擺每持續一周,GDP 將損失150 億美元,四季度經濟增長率可能降至 1.0% 以下,遠低於先前預期的 1.9%。美聯儲被迫依賴品質存疑的私營數據制定政策,決策不確定性顯著提升,加劇市場恐慌。2)停擺對市場信心的連鎖打擊: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90% 員工停薪休假,IPO 審批暫停,一級市場融資管道受阻,加劇企業資金壓力。政府服務中斷導致消費與投資信心下滑,11 月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初值跌至59.1,創六個月新低,直接引發零售股承壓。美國人口普查局 11 月 14 日宣佈,部分積壓的經濟數據 (如 8 月建築支出) 將於 11 月 17 日發佈,但數據品質與完整性遭到市場質疑,進一步打擊信心。
市場流動性收緊與風險資產 "踩踏":1)資金加速從風險資產撤離:加密貨幣市場同步崩盤:比特幣暴跌2.48% 至 92,000 美元,回吐年內全部漲幅;以太坊跌破 3,000 美元,引發市場對流動性危機的擔憂。黃金價格大幅下挫,COMEX 黃金期貨跌 1.23% 至 4043.80 美元 / 盎司,反映避險資產也遭到拋售,市場流動性極度緊張。債券市場收益率曲線異常波動:10 年期與 2 年期美債收益率利差收窄至83 個基點,創近三個月最小,反映市場對經濟衰退的擔憂加劇。2)杠杆資金被迫平倉引發 "死亡螺旋":量化基金與對沖基金使用的風險平價模型觸發大規模減倉指令,形成 "下跌 - 拋售 - 進一步下跌" 的負向迴圈。融資餘額數據顯示,美股杠杆率在 11 月初創下歷史新高後,11 月 17 日出現120 億美元的單日大規模平倉,加劇市場波動。道指跌破 47,000 點心理關口與 50 日均線,觸發技術派止損指令,進一步放大跌幅。
技術面破位與程式化交易放大波動:1)關鍵技術支撐失守引發恐慌:標普 500 指數與道瓊斯指數雙雙失守50 日均線重要心理支撐,技術面轉熊信號明確,加速資金撤離。納斯達克指數在 11 月初創下 23,800 點歷史新高後,累積大量獲利盤,11 月 17 日暴跌觸發量化基金自動減倉指令。美股波動率指數 (VIX) 突破 20 的恐慌閾值,期權市場對沖需求激增,進一步放大市場波動。2)板塊輪動加速與資金流向逆轉:資金從高風險成長股向防禦性板塊遷移:公用事業、必需消費品較為穩固,形成 "亂世避險" 格局。科技板塊內部也出現分化:資金從 AI 概念股向現金流穩定的企業軟體與雲計算轉移。資金加速湧入短期美債,1 個月期美債收益率跌至3.45%,反映市場對經濟前景的極度悲觀。
核心結論:11 月 17 日的暴跌標誌著美股市場正式從 "流動性驅動的高估值擴張階段" 轉入 "基本面驗證與風險重估階段"。美聯儲政策預期突變是觸發點,科技股估值泡沫破裂是加速器,政府停擺與流動性收緊則提供了持續動力。
後市展望:短期內市場將繼續承壓,關注 11 月 19 日英偉達財報與 12 月美聯儲會議,這兩大節點將決定市場是企穩還是進一步下探。投資者應減持高估值成長股,適度配置防禦性板塊 (公用事業、必需消費) 與現金流穩定的科技龍頭,控制總倉位在 5 成以下,以應對可能的持續波動。
趨勢點評
隔夜,納斯達克指數以微漲開盤後短暫沖高,但隨即承壓下行,全天呈現震盪走低態勢,尾盤加速下跌,最終收於全天較低位置。K 線實體明顯長於上下影線,顯示空方主導的單邊下跌格局,與前一交易日形成 "傾盆大雨" 看跌組合,進一步確認短期回調趨勢。
量價關係與資金動向:1)成交量:98.6 億股,較前 5 日均值(102.3 億股)萎縮 3.6%,呈現 "價跌量縮" 特徵,表明市場恐慌情緒尚未全面蔓延,仍處於理性調整階段;2)板塊輪動:資金從高估值 AI 算力板塊向低估值防禦性科技(軟體服務、雲計算)和必需消費品遷移,呈現典型的 "避險模式"。3)融資餘額:數據顯示杠杆資金出現120 億美元的單日大規模平倉,暗示市場風險偏好顯著下降,短期調整壓力加大。
技術指標與趨勢信號:RSI 跌破 50 強弱分水嶺、MACD 形成死叉、指數跌破 50 日均線,三大技術指標同步發出中期調整信號,表明市場已從高位震盪轉入明確的回調階段。
關鍵位置與後續展望:1)支撐位:22,500 點(布林帶下軌 + 整數關口),短期強支撐;22,300 點(10 月 25 日高點),中期技術支撐;21,800 點(200 日均線),牛熊分水嶺,至關重要。2)阻力位:22,950 點(當日開盤價),短期阻力;23,000 點(整數關口 + 心理阻力);23,200 點(布林帶上軌),中期阻力。
調整成因深度解析:1)核心驅動因素:美聯儲政策預期突變:克利夫蘭聯儲主席哈馬克 11 月 16 日發表鷹派講話,明確表示 "通脹韌性超預期,美聯儲可能需要重啟加息",導致市場對 12 月降息概率從94% 驟降至 55%,10 年期美債收益率跳升 7 個基點至 4.45%,直接衝擊高估值科技股。2)科技股估值泡沫破裂:納斯達克動態市盈率高達32 倍,遠超歷史均值 22 倍;AI 產業鏈投入產出失衡,95% 採用生成式 AI 的企業尚未盈利,但資本支出已占 GDP 增長貢獻的 92%;市場對英偉達 11 月 19 日財報極度擔憂,CEO 黃仁勳此前宣稱的 "5000 億美元晶片訂單" 遭質疑,引發估值重估。3)政府停擺後遺症:雖於 11 月 12 日結束(持續 43 天),但經濟數據缺失、企業信心不足等負面影響仍在持續,11 月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跌至59.1,創六個月新低,拖累消費電子板塊表現。
結論:1)綜合判斷:11 月 17 日的下跌是政策預期修正 + 估值回歸 + 流動性收緊三重因素共振的結果,標誌著納斯達克已從 "單邊上漲"轉入"中期調整" 階段。技術面破位(跌破 50 日均線、MACD 死叉)進一步確認了這一趨勢轉變。2)後市展望:短期調整壓力仍存,下方 22,500 點(布林帶下軌)和 21,800 點(200 日均線)將成為重要支撐。若美聯儲 12 月會議前無明顯政策轉向信號,指數可能延續震盪下行態勢,目標指向 21,800 點附近的技術支撐。

行業簡訊精選
漲幅靠前行業
互聯網服務行業:伯克希爾增持引爆板塊行情。核心驅動為SEC 13F檔披露,伯克希爾第三季度新增1785萬股Alphabet(谷歌-A)股票,市值約49.3億美元,這是其罕見重倉科技股的信號。同時,谷歌雲AI服務簽約量環比增長25%的消息同步發酵,支撐板塊估值。
生物科技行業:分析師評級密集上調催化。H.C. Wainwright與Guggenheim於11月17日同步上調Roivant Sciences(ROIV.US)目標價,前者從20美元升至23美元,後者從21美元升至25美元,均維持“買入”評級,帶動板塊內創新藥企普漲。
奢侈品零售行業:業績預期與評級支撐雙重驅動。摩根大通11月17日維持Tapestry(TPR.US)“超配”評級,將目標價從147美元上調至148美元,看好其亞太市場四季度增長12%的預期。
國防軍工行業:地緣政治與訂單催化。中東局勢升級背景下,美國國防部11月17日披露,洛克希德·馬丁獲15億美元愛國者導彈採購合同,交付時間2026-2028年。
公用事業行業:避險資金流入主導。在市場普跌背景下,公用事業板塊因現金流穩定屬性獲避險資金青睞,美國電力(AEP)、杜克能源(DUK)等股息率超4%的標的當日資金淨買入合計達2.8億美元。
跌幅靠前行業
AI晶片行業:機構減持與財報擔憂共振。核心邏輯為SEC 13F檔顯示,彼得·蒂爾旗下基金三季度清倉英偉達(53.7萬股),軟銀、橋水此前已大幅減持;疊加英偉達將於11月19日盤後披露財報,市場擔憂AI晶片需求增速不及預期。
雲計算行業:資本開支預期下修。高盛11月17日發佈報告,將2026年全球企業雲計算資本開支增速預期從18%下修至15%,理由是中小企業需求疲軟。
區域性銀行:美聯儲鷹派表態壓制。美聯儲副主席傑斐遜11月17日稱“降息需保持謹慎”,市場對12月降息預期從前期近100%降至40%,10年期美債收益率跳升15BP至4.93%,擠壓銀行淨息差空間。
新能源行業:供需失衡與政策退坡擔憂。美國能源部數據顯示,三季度光伏組件庫存同比增42%,而拜登政府清潔能源補貼細則落地延遲。
中概互聯網行業:個股利空傳導與情緒拖累。逸仙電商因三季度營收同比降20%的業績預警,拖累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等關聯中概股。
公司簡訊精選
異常波動原因:
1) 11月17日,Alphabet A(GOOG)伯克希爾增持引發機構跟買,當日淨買入金額達8.7億美元。
2) 11月17日,逸仙電商(YSG)發佈三季度營收預警(同比降20%),觸發程式化拋售。
3) 11月18日盤前,Roivant Sciences(ROIV),FDA暗示其阿爾茨海默病藥物臨床數據達標,交易所提前披露潛在利好。
重大合同:
1) 11月17日,洛克希德·馬丁(LMT)獲美國國防部15億美元愛國者導彈合同,預計增厚2026年營收1.2%。
2) 11月18日,波音(BA)與印尼鷹航簽署10架787夢想客機採購協議,價值約32億美元,交付時間2027年。
分析師評級調整:
1) 11月17日,摩根大通上調Tapestry(TPR)目標價至148美元(前值147美元),維持“超配”,看好其中國市場增長。
2) 11月17日,H.C. Wainwright上調Roivant Sciences(ROIV)目標價至23美元(前值20美元),維持“買入”,因藥物研發進展超預期。
3) 11月18日,高盛下調超微電腦(SMCI)評級至“賣出”,目標價從380美元降至300美元,因AI伺服器需求見頂。
產品進展:
1) 11月17日,Meta(META)官方推特披露,Quest 4 VR頭顯預售一周銷量突破100萬台,供應鏈產能提升至每月50萬台。
2) 11月18日,蘋果(AAPL)官網預熱iPhone 16系列,確認搭載自研A19晶片,支持衛星緊急通信升級功能,預計12月開啟預約。
政策關聯企業:
1) 美聯儲鷹派表態後,高盛(GS)、摩根大通(JPM)11月18日盤前下調房貸業務增速預期,預計2026年房貸發放量降5%。
2) FDA藥物審批加速預期下,禮來(LLY)、輝瑞(PFE)等創新藥企盤前資金淨流入合計達3.2億美元。
產業鏈合作:
1) 谷歌Gemini功能落地帶動AI算力需求,英偉達供應商邁威爾科技(MRVL),預計四季度晶片供應量增20%。
2) 波音新訂單落地後,航空零部件供應商 Spirit AeroSystems(SPR)將新增產能以配套交付。
公司財報
家得寶公司(HD.US)、拼多多(PDD.US)、美敦力(MDT.US)等公司擬公佈財報業績。
重大事件及經濟數據公佈
無。
作者:艾德金融
免責聲明:通過本文發佈給閣下的數據包含的所有觀點、新聞、分析、報價或其他資訊僅為一般市場評論,並非構成投資建議,也並非勸誘或推薦閣下買入或賣出任何金融產品。此外,本文內容是在沒有考慮任何特定人士的具體投資目標或財務狀況(包括存款規模,槓桿,風險接受程度和風險承擔能力)的情況下編制的。任何參考歷史價格行情走勢僅為提供資訊之用且基於發佈者自己的分析。艾德金融及發佈者不承諾和保證該行情走勢可能會在未來發生,因為過去的表現不一定會說明未來的結果。發佈者相信本內容所包括的資訊的可靠性,但發佈者不保證其準確性或完整性。閣下清楚發佈者製作本資訊的目的並非影響您的投資決定,因此,對於閣下因信賴此類資訊或進行任何交易所造成的任何虧損,包括但不限於可能會有的盈利出現損失,艾德金融及發佈者不承擔任何責任。此信息不得於中國境內就任何目的複製或轉發。
本網頁的內容通過一套繁簡字體轉換軟體(該軟體),由簡體中文版轉換成為繁體中文版,當中並不涉及香港特區與內地的用詞及語句的對應轉換。艾德不會就該軟體欠妥之處承擔任何法律責任,亦不會就其品質及性能作出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使用者都不應視本網站內容的繁體中文版為其簡體中文版的對應版本;艾德無需就該軟體對其用途的恰當性、其品質或可商售性承擔任何該等明示或隱含的、法定或非法定的法律責任。
如果你將本網頁的內容或網址傳送予第三者,你承諾會將本免責聲明同時傳送予該第三者,並保證該第三者在流覽本網站的內容之前同意接納本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