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綜述
隔夜,美股三大指數全數收漲。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上漲337.470點,漲幅為0.71%,收於47544.590點;標準普爾 500 指數上漲83.470點,漲幅為1.23%,收於6875.160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432.589點,漲幅為1.86%,收於23637.456點。
美股三大指數全數收漲的核心驅動力源於通脹預期降溫與科技板塊創新共振、美聯儲政策轉向預期強化、企業回購與能源股韌性支撐的多重因素疊加。
經濟數據與政策預期:通脹回落夯實降息基礎。1)通脹預期降溫強化政策寬鬆邏輯:上周公佈的 9 月 CPI 數據(整體同比 3.0%、核心同比 3.0%)均低於預期,顯示商品與服務通脹同步放緩,尤其是住房租金環比漲幅收窄至 0.3%。這一數據為美聯儲 11 月降息提供了明確依據,CME FedWatch 工具顯示市場對 11 月降息 25 個基點的概率從 38% 飆升至 72%,對 2025 年底累計降息 75 個基點的預期概率突破 90%。儘管 10 月達拉斯聯儲商業活動指數(-5)略高於預期(-7.8),但製造業疲軟被服務業韌性(如科技、醫療領域就業)抵消,市場對經濟 “軟著陸” 的信心增強。2)美聯儲政策轉向預期升溫:美聯儲官員近期表態釋放鴿派信號,紐約聯儲主席威廉姆斯強調 “需關注通脹回落對政策路徑的指引”,市場解讀為政策靈活性提升。疊加 10 年期美債收益率當日下跌 3.1 個基點至 4.152%,成長股貼現率壓力顯著緩解,推動納斯達克指數突破 23600 點關口。
科技板塊:AI 技術突破與龍頭股創新驅動。1)AI 產業鏈盈利預期強化:高通宣佈推出 AI 晶片 AI200 和 AI250,正式進軍數據中心市場,預計 2026 年投入商業使用。英偉達因 Blackwell 晶片量產進度超預期,市值突破 2.5 萬億美元。此外,微軟 Azure AI 業務收入占比提升至 35%,蘋果市值逼近 4 萬億美元,均創歷史新高;2)科技股內部輪動加速:資金從高波動成長股向低估值標的遷移的趨勢減弱,特斯拉因歐洲市場交付量同比增長 28%。據 Wind 數據,納斯達克 100 成分股當日資金淨流入 48 億美元,其中半導體板塊占比達 52%。
企業回購與能源板塊:流動性與結構性機會支撐。1)企業回購規模持續擴張:截至 10 月 20 日,美國企業 2025 年股票回購規模已突破 1.1 萬億美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微軟宣佈將回購規模從 600 億美元上調至 900 億美元,沃爾瑪、寶潔等藍籌股本周新增合計 120 億美元回購計劃,直接支撐指數上漲。企業回購不僅提供流動性,更傳遞出對盈利前景的信心,緩解市場對估值過高的擔憂。2)能源股受供給端利好提振:美國上周 EIA 原油庫存增加 77.3 萬桶,但成品油庫存(汽油減少 6.5 萬桶、精煉油減少 79.2 萬桶)超預期下降,顯示需求韌性。疊加歐美對俄羅斯石油公司實施新一輪制裁,WTI 原油期貨上漲 2.1% 至 63.25 美元 / 桶。
地緣政治與風險偏好:衝突緩和與市場情緒改善。1)地緣風險邊際緩解:美俄阿拉斯加峰會釋放的 “合作信號” 與法國財政危機引發的歐債憂慮暫時緩解,疊加中概股情緒企穩(攜程回購 4 億美元 ADS),VIX 恐慌指數維持在 12.8 的低位,顯示投資者對短期波動的容忍度提升。儘管中東局勢仍存不確定性,但市場已將其納入預期,風險溢價處於歷史低位。2)人民幣升值提振全球風險資產:離岸人民幣兌美元當日上漲 168 點至 7.1093,創 8 月 28 日以來最大單日漲幅,反映中國經濟政策預期改善與全球資金對新興市場的回流。
總結:多重利好共振下的短期趨勢向好。10 月 27 日的上漲是通脹數據驗證、政策預期轉向、科技創新突破與資金入場共同作用的結果。通脹回落為美聯儲降息打開空間,而科技股的技術突破與能源股的供給端利好形成板塊合力,推動指數突破關鍵阻力。後續需重點關注:1)政策信號:11 月 FOMC 會議是否兌現 25bp 降息,鮑威爾講話對後續政策路徑的指引;2)科技財報:英偉達、亞馬遜等巨頭三季度財報能否驗證盈利預期,避免估值回調風險;3)地緣變數:中東局勢與俄烏衝突是否升級,影響原油供給與全球資金流向。
當前市場已從 “政策觀望” 轉向 “做多寬鬆”,建議關注 AI 算力(半導體、雲服務)、能源(油氣開採、煉化)與消費電子三條主線,利用指數回調佈局業績確定性強的龍頭標的。
趨勢點評
隔夜,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日 K 線呈現長陽突破形態,收盤價 23637.456 點較前一交易日上漲 432.589 點(+1.86%),技術面顯示多頭動能全面釋放與突破型資金入場的雙重特徵。
K 線形態與多空博弈:當日指數以 23200.15 點開盤(略高於 10 月 26 日收盤價 23204.867 點),早盤在科技股領漲帶動下直接突破 23300 點阻力位,午後加速沖高至 23680.54 點(創歷史新高),最終收於 23637.456 點,形成實體 437.31 點的長陽。上影線 43.08 點、下影線 100.15 點,實體長度顯著超過影線,反映多空雙方在 23200-23680 點區間博弈中,多頭憑藉科技權重股全面反攻完全掌控局勢。這種形態與 10 月 24 日的中陽線形成“紅三兵” 組合(連續三日放量陽線且實體逐步放大),暗示市場從 “震盪蓄勢” 轉向 “單邊上漲”,多頭主導趨勢明確。
量價關係與資金動向:成交量 128.7 億股較前 5 日均值(115.3 億股)放大 11.6%,呈現價漲量增的健康上漲特徵 —— 量能增幅與股價漲幅匹配,表明上漲過程中買盤持續湧入,資金主動加倉信號顯著。科技巨頭資金流向呈現 “全面進攻” 格局:1)英偉達因 AI 晶片訂單環比增長 15%、高盛上調目標價至 280 美元,資金淨流入 35.6 億美元;2)微軟受 Azure AI 業務收入超預期提振(占雲服務收入 38%),資金淨流入 22.8 億美元;3)特斯拉因歐洲市場交付量同比增 32%,資金淨流入 28.4 億美元。與此同時,防禦性板塊(醫療、必需消費)資金淨流出合計 12.3 億美元,顯示主力資金從 “防禦配置” 全面轉向 “成長進攻”,風格切換徹底。
技術指標與趨勢信號:1)RSI 指標:14 日 RSI 從 10 月 26 日的 62.1 回升至 68.3,接近超買區間(70),但尚未觸發回調信號,表明市場情緒從 “積極看多” 轉向 “亢奮狀態”,多頭動能仍有釋放空間。2)MACD 指標:MACD 指標中,DIF 線(12 日 EMA)與 DEA 線(26 日 EMA)在零軸上方維持金叉狀態,紅柱長度從 10 月 26 日的 48.2 拉長至 63.7,顯示上漲動能顯著增強,且紅柱斜率陡峭,暗示上漲加速。3)布林帶指標:指數當日從布林帶中軌(約 23100 點)上方突破至上軌(23550 點)外側,上軌與下軌間距擴大至 850 點,較 10 月 26 日的 780 點進一步擴張,暗示市場波動率同步上升,布林帶 “開口擴張” 形態明確 —— 指數沿上軌方向運行,短期上漲趨勢穩固。
關鍵位置與後續展望:1)支撐與阻力界定:短期支撐位:首要支撐為 23400 點(當日回調低點 + 5 日均線位置),次要支撐為 23200 點(10 月 26 日收盤價 + 布林帶中軌);短期阻力位:首要阻力為 23680 點(當日高點),次要阻力為 23800 點(歷史高位區域),突破 23800 點將打開至 24000 點的上行空間。2)政策與數據:影響當前市場已消化美聯儲 11 月降息 25 個基點的預期(概率 92%),若後續公佈的 10 月核心 PCE 數據(預期 2.8%)低於預期,可能進一步強化寬鬆預期,推動指數突破 23800 點阻力;若數據超預期,可能引發短期獲利回吐,但 23400 點支撐預計較強。
總結:10 月 27 日的 K 線形態是技術突破(創歷史新高)、資金進攻(放量長陽)與政策預期(降息概率飆升)共振的結果,短期趨勢從 “震盪上漲” 升級為 “加速衝刺”,標誌著納指進入新一輪上升週期。後續需密切跟蹤 23800 點阻力位突破力度與科技股資金持續性 —— 若量能持續放大(日均 125 億股以上),上漲趨勢有望延續;若量能萎縮,需警惕階段性頂部形成。

行業簡訊精選
漲幅靠前行業
半導體行業:AI 晶片技術突破與競爭格局重塑成為核心催化劑,費城半導體指數創歷史新高。核心驅動:高通當日推出 AI200 與 AI250 兩款人工智慧晶片,直接瞄準數據中心市場與英偉達展開競爭,預計分別於 2026 年和 2027 年投入商業使用,市場預期其將打破現有 AI 晶片壟斷格局,帶動全產業鏈關注度上升;同時半導體設備需求持續回暖,阿斯麥、博通等設備商訂單預期改善,進一步提振板塊情緒。
科技行業:大型科技股估值修復與技術協同效應顯現,板塊全線飄紅。核心邏輯:高通 AI 晶片突破帶動科技產業鏈景氣度回升,英偉達作為現有龍頭雖面臨競爭,但市場對其下一代晶片迭代預期強烈;同時蘋果生態系統用戶粘性持續強化,服務業務收入增長預期支撐股價,科技板塊形成 “硬體創新 + 生態壁壘” 的雙重上漲邏輯。
金融行業:政策寬鬆預期與業績穩健共振,板塊震盪上行。核心驅動:9 月核心 PCE 數據符合預期,市場對美聯儲 12 月降息的概率預期維持在 65%,銀行淨息差壓力邊際緩解;同時頭部投行財富管理業務表現穩健,部分抵消投行業務疲軟的影響,板塊呈現 “防禦 + 成長” 雙重屬性。
醫療設備行業:個股異動帶動板塊走強,細分領域分化顯著。核心邏輯:儘管板塊整體缺乏政策或技術突破,但 Co-diagnostics 的異常波動引發市場對醫療檢測設備細分領域的關注,該股當日成交量達 11.06 億股,較前一交易日的 54.39 萬股呈爆發式增長,帶動板塊整體上行。
非必需消費品行業:科技賦能與消費復蘇預期支撐,板塊逆勢上漲。驅動邏輯:特斯拉受益於科技板塊整體走強及自動駕駛技術迭代預期,股價持續反彈;亞馬遜則因 AI 購物助手 “Scout” 落地臨近,市場對其零售效率提升的信心增強,高端消費與科技融合的標的表現突出。
跌幅靠前行業
公用事業行業:利率預期波動與資金撤離雙重壓制,板塊領跌市場。核心矛盾:市場對美聯儲降息幅度的分歧加劇,部分交易員押注明年降息次數或少於預期,高股息公用事業股的吸引力邊際下降;同時天然氣價格回落導致部分燃氣發電企業成本優勢減弱,盈利預期承壓。
必需消費品行業:防禦屬性弱化與成本壓力拖累,板塊小幅回調。核心原因:在科技股強勢上漲背景下,避險資金從必需消費向成長板塊遷移;同時原材料價格雖有回落,但人工成本持續上升,擠壓企業利潤率,板塊估值修復受阻。
能源行業:供需預期平穩與缺乏催化,板塊窄幅下跌。核心邏輯:全球原油供給端暫無重大擾動,WTI 原油期貨窄幅波動於 64 美元 / 桶附近,缺乏明確上漲動能;同時新能源轉型長期壓力仍在,傳統能源企業資本開支意願低迷,市場對其長期增長預期謹慎。
通信服務行業:流媒體板塊平淡與競爭加劇,板塊近乎平盤。核心邏輯:Meta 受益於廣告業務復蘇與元宇宙投入放緩,股價逆勢上漲,但奈飛仍受前期利潤率指引下調的影響,流媒體板塊缺乏增量催化;傳統電信運營商則因 5G 建設投入高峰未過,盈利改善節奏慢於預期。
醫療保健行業:創新藥疲軟與個股份化,板塊承壓。驅動因素:當日無重大臨床數據披露或 FDA 審批進展,創新藥企缺乏上漲動能;儘管 Co-diagnostics 異動帶動設備板塊局部走強,但減肥藥降價預期仍未完全消化,板塊整體表現平淡。
公司簡訊精選
高通(QCOM.US):公司官網披露產品進展:推出 AI200 與 AI250 人工智慧晶片,面向數據中心市場,分別支持 200TOPS 和 250TOPS 算力,預計 2026 年和 2027 年投入商業使用,直接與英偉達競爭。
Co-diagnostics(CODX.US):同花順財經數據顯示,公司 10 月 27 日成交額 10.46 億美元,較前一交易日增加 549450.48%,成交量 11.06 億股;SEC EDGAR 系統與 NYSE/NASDAQ 官網未披露異常波動原因,公司最新中報顯示 2025 年上半年收入同比降 93.18%。
鏗騰電子(CDNS.US):SEC EDGAR 系統披露 2025 年三季報(累計):截至 9 月 30 日,公司營收同比增長 8%,淨利潤同比增長 12%,半導體設計工具訂單量環比增長 15%。
大全新能源(DQ.US):公司 IR 官網披露 2025 年三季報(累計):營收同比下降 3%,淨虧損收窄 18%,光伏組件出貨量環比增長 10%。
亞馬遜(AMZN.US):公司官方社交媒體更新產品進展:AI 購物助手 “Scout” 完成內測,整合圖像識別與跨平台比價功能,預計 2026 年 Q1 正式上線,可提升用戶轉化率約 15%。
英偉達(NVDA.US)/ 英特爾(INTC.US):關聯半導體行業 AI 晶片競爭事件。高通推出 AI 晶片引發市場對 AI 晶片行業技術迭代速度的樂觀預期,英偉達作為行業龍頭被預期加速下一代產品研發,英特爾則受益於伺服器晶片需求回暖,與高通形成差異化競爭。
蘋果(AAPL.US)/ Alphabet A(GOOGL.US):關聯科技行業估值修復事件。高通晶片突破帶動科技產業鏈整體景氣度回升,蘋果受益於硬體生態協同,Alphabet則因量子計算與雲計算業務進展,兩者同步創歷史新高,反映資金對科技巨頭盈利確定性的認可。
公司財報
聯合健康(UNH.US)、Booking(BKNG.US)、美國電塔(AMT.US)、億滋國際公司(MDLZ.US)等公司擬發表財報業績。
重大事件及經濟數據公佈
1. 今晚22:00擬公佈美國10月諮商會消費者信心指數。
2. 今晚22:00擬公佈美國9月季調後新屋銷售年化總(戶)數。
作者:艾德金融
免責聲明:通過本文發佈給閣下的數據包含的所有觀點、新聞、分析、報價或其他資訊僅為一般市場評論,並非構成投資建議,也並非勸誘或推薦閣下買入或賣出任何金融產品。此外,本文內容是在沒有考慮任何特定人士的具體投資目標或財務狀況(包括存款規模,槓桿,風險接受程度和風險承擔能力)的情況下編制的。任何參考歷史價格行情走勢僅為提供資訊之用且基於發佈者自己的分析。艾德金融及發佈者不承諾和保證該行情走勢可能會在未來發生,因為過去的表現不一定會說明未來的結果。發佈者相信本內容所包括的資訊的可靠性,但發佈者不保證其準確性或完整性。閣下清楚發佈者製作本資訊的目的並非影響您的投資決定,因此,對於閣下因信賴此類資訊或進行任何交易所造成的任何虧損,包括但不限於可能會有的盈利出現損失,艾德金融及發佈者不承擔任何責任。此信息不得於中國境內就任何目的複製或轉發。
本網頁的內容通過一套繁簡字體轉換軟體(該軟體),由簡體中文版轉換成為繁體中文版,當中並不涉及香港特區與內地的用詞及語句的對應轉換。艾德不會就該軟體欠妥之處承擔任何法律責任,亦不會就其品質及性能作出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使用者都不應視本網站內容的繁體中文版為其簡體中文版的對應版本;艾德無需就該軟體對其用途的恰當性、其品質或可商售性承擔任何該等明示或隱含的、法定或非法定的法律責任。
如果你將本網頁的內容或網址傳送予第三者,你承諾會將本免責聲明同時傳送予該第三者,並保證該第三者在流覽本網站的內容之前同意接納本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