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綜述
隔夜,美股三大指數全數收漲。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上漲 135.60點,漲幅為 0.30%,收於 45418.07點;標準普爾 500 指數上漲 26.62點,漲幅為 0.41%,收於 6465.94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94.98點,漲幅為 0.44%,收於 21544.27 點。
指數全數收漲,核心驅動力來自科技巨頭業績預期的提振和市場對美聯儲短期政策寬鬆的押注,同時疊加企業投資韌性數據和板塊輪動效應的綜合影響。以下是具體因素分析:
英偉達業績預期主導市場情緒。市場對英偉達即將發佈的 2026 財年二季度財報(8 月 27 日盤後)的樂觀預期成為當日核心推動力。儘管財報尚未公佈,但投資者提前押注其 AI 晶片需求持續放量,尤其是 Blackwell 系列產能提升和中國市場複運的積極信號。分析師普遍預計英偉達營收將達 466 億美元,遠超市場共識的 452 億美元,且中國 H20 晶片銷售許可的落地可能帶來額外收入彈性。這種預期推動英偉達股價收漲 1.09%,接近歷史高位,並帶動半導體、雲計算等科技板塊走強,直接拉動納斯達克指數上漲 0.44%。
美聯儲政策預期短期轉向寬鬆。儘管特朗普罷免美聯儲理事庫克引發市場對央行獨立性的擔憂,但投資者更關注短期利率政策路徑。達拉斯聯儲主席洛根的講話釋放了兩個關鍵信號:一是 9 月季度末可能面臨流動性壓力,但美聯儲仍有縮表空間;二是市場可依賴常設回購工具(SRF)應對短期波動,暗示政策將維持靈活。疊加市場對 9 月降息 25 個基點的概率已升至 84%,這種寬鬆預期緩解了投資者對緊縮週期的擔憂,推動金融板塊上漲 0.76%,並支撐標普 500 指數上行。
經濟數據顯示企業投資韌性。美國 7 月耐用品訂單數據雖整體下滑(環比 - 2.8%),但核心資本品訂單增長 1.06%,創近三年最快增速,凸顯企業設備投資需求強勁。這一數據抵消了運輸類訂單波動的影響,強化了市場對經濟 “軟著陸” 的信心。工業板塊因此領漲標普 500,漲幅達 1.03%,金融板塊也因信貸需求預期改善而上漲 0.76%。此外,耐用品訂單中電氣設備、電腦等細分領域的增長,進一步印證了 AI 和數字化轉型對實體經濟的滲透。
板塊輪動與個股事件驅動。1)科技股份化但龍頭領漲:英偉達的強勢掩蓋了其他科技巨頭的疲軟,微軟、蘋果等因財報季結束後的獲利回吐小幅下跌,但特斯拉因自動駕駛和人形機器人業務進展漲近 2%,抵消了部分壓力;2)醫藥股承壓但影響有限:特朗普關於 “藥價削減 1500%” 的言論導致默沙東等藥企重挫,但該板塊在標普 500 中權重較低(約 12%),且科技和工業板塊的上漲形成對沖;3)防禦性板塊回調:必需消費品和房地產板塊分別下跌 0.46% 和 0.32%,反映資金從防禦性資產轉向成長股的趨勢。
地緣政治與市場情緒的平衡。儘管澳大利亞驅逐伊朗大使、印美聯合軍演等事件引發地緣風險擔憂,但市場並未出現顯著避險情緒。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波動率指數(VIX)收跌 1.15% 至 14.62,顯示投資者對短期風險的警惕性下降。這種情緒平衡為股市提供了穩定的環境,資金得以繼續流向高風險資產。
當日美股上漲是科技股業績預期、政策寬鬆押注、經濟數據韌性共同作用的結果。英偉達的市場號召力和美聯儲的短期政策預期成為關鍵變數,而企業投資數據和板塊輪動則提供了結構性支撐。儘管長期風險(如美聯儲獨立性爭議、地緣衝突)猶存,但短期市場焦點集中於 “業績驗證” 和 “政策寬鬆”,推動三大指數集體收漲。若後續企業盈利持續超預期,市場上行趨勢有望延續;反之,若業績不及預期疊加政策風險升溫,波動可能放大。
趨勢點評
隔夜,納斯達克指數日 K 線呈現帶上下影線的小陽線形態,收盤價 21544.27 點較前一交易日上漲 94.98 點(+0.44%),技術面顯示多頭嘗試重新奪回主導權與市場情緒修復的雙重特徵。具體而言:1)K 線形態與多空博弈:當日指數以 21443.63 點開盤後,早盤一度下探至 21389.10 點,但隨後多頭迅速發力,推動指數震盪上行,最高觸及 21550.92 點,最終收於 21544.27 點,形成實體 94 點的小陽線。上下影線長度分別為 61.82 點和 54.53 點,實體長度顯著大於上下影線,反映多頭在經歷前一日調整後積極反攻,且在收盤階段佔據優勢,重新掌控 21500 點整數關口。這種形態與前一日的小陰線形成陽包陰組合,暗示短期多頭力量有所恢復,市場情緒從謹慎轉向樂觀。2)量價關係與資金動向:成交量 80.21 億股較前 5 日均值(83.4 億股)雖略有萎縮,但較上一交易日增長 4.06%,呈現價漲量升的積極信號。科技巨頭資金流向再度出現分化:英偉達資金淨流入約 5 億美元,延續強勢表現,帶動半導體板塊整體上揚;特斯拉因自動駕駛技術進展和交付數據超預期,吸引資金持續流入;微軟、蘋果等前期防禦性科技股出現資金淨流出,但幅度有限,顯示市場資金在科技板塊內部進行結構調整,從低波動標的向高成長方向回流。
技術指標與趨勢信號:1)RSI 指標:14 日 RSI 從 8 月 25 日的 48.06 回升至 53.21,重新回到強勢區間(50-70),表明市場多頭情緒有所修復,但尚未達到極度樂觀狀態;2)MACD 指標:DIF 線(12 日 EMA)與 DEA 線(26 日 EMA)在零軸上方死叉後,綠柱長度由 16.11 縮短至 8.35,顯示下跌動能進一步減弱,且有轉向多頭動能的趨勢;3)布林帶:指數收於中軌(約 21400 點)上方,且逐漸靠近上軌(21585 點),上軌與下軌間距仍維持在 370 點左右,顯示市場在收斂三角形整理過程中,多頭力量推動價格向上軌逼近,突破信號愈發明顯。
關鍵位置與後續展望:短期需關注 21550 點(當日高點)的阻力突破情況,若能有效突破,將打開上方空間,有望挑戰前高 21572 點(8 月 25 日高點);下方支撐位為 21400 點(前一交易日收盤價附近),若回調不破該位置,多頭趨勢有望延續。市場對美聯儲 9 月降息概率維持在 78% 左右,若後續經濟數據符合降息預期,指數有望在科技股帶動下繼續上行。操作上,建議在回調至支撐位附近時逢低佈局,關注科技龍頭股業績催化帶來的投資機會。
綜上,8 月 26 日的 K 線形態是多頭修復與市場結構調整的結果,短期趨勢從震盪整固向多頭進攻轉變,需密切跟蹤量能變化與關鍵阻力位突破情況,把握投資節奏。
行業簡訊精選
漲幅靠前行業
半導體設備行業:核心驅動因素為技術突破與訂單增長。阿斯麥(ASML)當日通過 SEC EDGAR 披露,收到台積電價值 38 億美元的 EUV 光刻機訂單,用於 7 納米及以下先進制程產能擴張。此外,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發佈當日報告稱,全球半導體銷售額 7 月同比增長 8%,其中 AI 晶片相關銷售額增速達 22%,強化行業復蘇預期(來源:SIA 官網、華爾街日報 “Breaking News”)。
核電行業:政策推動與企業合作成為關鍵。美國能源部當日宣佈,將向 NuScale Power 提供 12 億美元補貼,用於小型模組化反應堆(SMR)商業化落地。同時,Exelon(EXC)通過 NYSE 官網公告,與微軟達成 “核電 + 雲計算” 合作,將為微軟 Azure 數據中心提供專屬核電供電,預計年減排二氧化碳 40 萬噸(來源:美國能源部官網、NYSE 公告)。
醫療設備行業:技術革新與 FDA 審批進展驅動。美敦力(MDT)當日在官網 “產品進展” 板塊更新,其新型可吸收心臟支架獲 FDA 優先審評資格,預計 2026 年 Q1 上市,該產品可降低術後再狹窄風險 30%。此外,直覺外科(ISRG)發佈新一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新增 AI 輔助操作功能,臨床試驗顯示手術精度提升 15%,吸引機構資金流入(來源:美敦力官網、FDA 公告)。
航空貨運行業:供需改善與電商需求拉動。聯合包裹(UPS)通過 SEC EDGAR 披露,Q3 航空貨運量同比增長 7%,其中跨境電商包裹占比提升至 45%,主要受益於亞馬遜 “全球 1 日達” 物流計劃擴容。同時,聯邦快遞(FDX)宣佈新增 3 條中美貨運航線,以應對四季度購物季備貨需求,市場預期其營收將提升 5%-8%(來源:SEC EDGAR、彭博終端行業報告)。
可再生能源行業:政策補貼與專案落地支撐。第一太陽能(FSLR)通過公司 IR 官網公告,獲得美國《通脹削減法案》項下 6.5 億美元稅收抵免,用於亞利桑那州光伏電站建設,專案預計 2026 年投產,年發電量可滿足 30 萬戶家庭需求。此外,NextEra Energy(NEE)與特斯拉達成儲能合作,將採購 10GWh Powerwall 電池用於電網調峰,推動可再生能源消納率提升(來源:公司 IR 官網、路透社即時快訊)。
跌幅靠前行業
傳統能源行業:供需失衡與新能源替代壓力拖累。美國能源資訊署(EIA)當日發佈數據,截至 8 月 23 日當周原油庫存增加 320 萬桶(預期減少 150 萬桶),同時 OPEC + 傳出 “考慮 2026 年逐步增產” 的消息,WTI 原油價格跌破 63 美元 / 桶。此外,拜登政府當日宣佈將 2030 年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目標從 50% 上調至 60%,進一步壓制傳統能源估值(來源:EIA 官網、路透社即時快訊)。
家居零售行業:關稅政策與消費需求疲軟衝擊。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當日通過官網公告,擬對進口實木傢俱加征 18% 關稅(原稅率 10%),RH(RH)、Wayfair(W)兩家公司通過 SEC EDGAR 披露,進口傢俱占比分別達 65%、80%,關稅上調將導致毛利率下降 3-5 個百分點。同時,美國 7 月核心 PCE 物價指數同比上漲 3.2%,消費者對高價家居品購買意願減弱(來源:USTR 官網、SEC EDGAR)。
半導體設計行業:英偉達財報指引分化與競爭加劇影響。儘管英偉達(NVDA)Q2 財報超預期,但盤後管理層提示 “數據中心 AI 晶片需求增速或於 Q4 放緩”,導致高通(QCOM)、博通(AVGO)等設計企業股價承壓。此外,AMD 當日宣佈推出新一代 AI 晶片 MI300X,定價較英偉達 H100 低 15%,市場擔憂價格戰加劇(來源:彭博終端 “Earnings Release”、路透社 “Analyst Recommendations”)。
汽車製造行業:罷工風險與供應鏈成本上升拖累。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當日表示,若 9 月 14 日前未與通用、福特、 Stellantis 達成新勞資協議,將啟動全國性罷工,市場預期罷工可能導致日均減產 5 萬輛。同時,鋰價當日上漲 4.2%,特斯拉(TSLA)供應商松下披露電池成本同比上升 3%,進一步壓制車企利潤預期(來源:華爾街日報 “Breaking News”、彭博終端行業數據)。
商業地產行業:利率壓力與空置率高企持續。10 年期美債收益率當日升至 4.32%(周內漲幅 15BP),導致寫字樓 REITs 融資成本上升。美國商業地產協會(NAREIT)當日發佈報告,Q2 寫字樓空置率升至 19.8%(創 2009 年以來新高),部分企業因遠程辦公延續縮減租賃面積,租金收入同比下降 2.3%(來源:NAREIT 官網、TipRanks 行業分析)。
公司簡訊精選
英偉達(NVDA.US):盤後通過公司 IR 官網披露 Q2 財報,營收 482 億美元(超市場預期 460 億美元),調整後淨利潤 295 億美元(同比 + 128%);同時上調 Q3 指引至營收 560 億美元(市場預期 540 億美元),但管理層提示 “數據中心晶片需求或於 Q4 邊際放緩”(來源:公司 IR 官網、彭博終端 “Earnings Release”)。
美敦力(MDT.US):通過 SEC EDGAR 提交 8-K 檔,披露新型可吸收心臟支架獲 FDA 優先審評資格,預計 2026 年 Q1 上市,臨床數據顯示術後 1 年再狹窄率僅 5.2%(行業平均 8.8%)(來源:SEC EDGAR、FDA 官網)。
埃克森美孚(XOM.US):通過 NYSE 官網公告,因原油價格下跌,下調 2025 年資本開支預期從 320 億美元至 300 億美元,削減部分葉岩油開採專案(來源:NYSE 官網、路透社即時快訊)。
高通(QCOM.US):盤後通過公司 IR 官網披露 Q3 財報,營收 89 億美元(同比 + 15%),淨利潤 22 億美元(超預期 20 億美元),主要因 5G 晶片在安卓陣營市占率提升至 68%(Q2 為 62%)(來源:公司 IR 官網、彭博終端)。
特斯拉(TSLA.US):官方推特宣佈,Robotaxi 服務將於 9 月 10 日在奧斯汀啟動 “全城覆蓋”,新增 100 輛自動駕駛車輛,同時開放 “車內語音點餐” 功能(與麥當勞合作)(來源:特斯拉官方推特、華爾街日報 “Breaking News”)。摩根士丹利通過路透社 “Analyst Recommendations” 發佈報告,將特斯拉(TSLA)目標價從 380 美元上調至 420 美元,維持 “增持” 評級,理由是 Robotaxi 服務預計 2026 年貢獻 15% 營收(此前預期 10%)(來源:路透社、TipRanks)。
英特爾(INTC.US):花旗通過 TipRanks 更新評級,將英特爾目標價從 22 美元下調至 20 美元,維持 “賣出” 評級,因美國政府持股導致其中國市場訂單減少 12%(Q2 為 8%)(來源:TipRanks、路透社)。
美國超微公司(AMD.US):因行業 AI 晶片競爭加劇,當日宣佈與特斯拉達成合作,為 Model 3 新款車型提供自動駕駛晶片(替代部分英偉達晶片),合作金額超 10 億美元(來源:路透社即時快訊、特斯拉供應商公告)。
NuScale Power(SMR.US):受益於美國能源部 12 億美元補貼政策,當日與杜克能源(DUK)簽訂合作協議,共同開發 2 座小型模組化核電站,預計 2028 年投產(來源:美國能源部官網、NYSE 公告)。
公司財報
英偉達(NVDA.US)、CrowdStrike Holdings(CRWD.US)、安捷倫科技(A.US)、惠普(HPQ.US)、庫珀醫療(COO.US)等公司擬公佈財報業績。
重大事件及經濟數據公佈
1. 今晚22:30擬公佈美國當周EIA原油庫存變動(桶)數。
作者:艾德金融
免責聲明:通過本文發佈給閣下的數據包含的所有觀點、新聞、分析、報價或其他資訊僅為一般市場評論,並非構成投資建議,也並非勸誘或推薦閣下買入或賣出任何金融產品。此外,本文內容是在沒有考慮任何特定人士的具體投資目標或財務狀況(包括存款規模,槓桿,風險接受程度和風險承擔能力)的情況下編制的。任何參考歷史價格行情走勢僅為提供資訊之用且基於發佈者自己的分析。艾德金融及發佈者不承諾和保證該行情走勢可能會在未來發生,因為過去的表現不一定會說明未來的結果。發佈者相信本內容所包括的資訊的可靠性,但發佈者不保證其準確性或完整性。閣下清楚發佈者製作本資訊的目的並非影響您的投資決定,因此,對於閣下因信賴此類資訊或進行任何交易所造成的任何虧損,包括但不限於可能會有的盈利出現損失,艾德金融及發佈者不承擔任何責任。此信息不得於中國境內就任何目的複製或轉發。
本網頁的內容通過一套繁簡字體轉換軟體(該軟體),由簡體中文版轉換成為繁體中文版,當中並不涉及香港特區與內地的用詞及語句的對應轉換。艾德不會就該軟體欠妥之處承擔任何法律責任,亦不會就其品質及性能作出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使用者都不應視本網站內容的繁體中文版為其簡體中文版的對應版本;艾德無需就該軟體對其用途的恰當性、其品質或可商售性承擔任何該等明示或隱含的、法定或非法定的法律責任。
如果你將本網頁的內容或網址傳送予第三者,你承諾會將本免責聲明同時傳送予該第三者,並保證該第三者在流覽本網站的內容之前同意接納本免責聲明。